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西高平戏曲课堂迎来海外华媒 上党梆子“圈粉”国际观众

体育正文 119 0

山西高平戏曲课堂迎来海外华媒 上党梆子“圈粉”国际观众

山西高平戏曲课堂迎来海外华媒 上党梆子“圈粉”国际观众

中新网晋城(jìnchéng)6月26日电 (杨佩佩 杨杰英)26日,走进山西晋城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,宛转悠扬的唱腔(chàngqiāng)穿透夏日热浪。一群特殊访客(fǎngkè)——30余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正被戏曲班学生(xuéshēng)表演的上党梆子经典选段深深吸引。 “晋城(jìnchéng)故事 世界聆听”2025海外(hǎiwài)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团探寻“上党梆子之乡”。  武俊杰 摄 学生们身着华服,唱腔婉转(wǎnzhuǎn),用经典剧目《盗库银》《卖水》和基本功展示,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展示上党梆子文化的独特(dútè)魅力。当学生们展示出神入化的表演技巧时(shí),记者们纷纷举起摄像机、手机(shǒujī),记录下这古老艺术的当代传承瞬间。 《卖水》的表演者冯庭玉今年16岁,学习戏曲已有四五年(sìwǔnián)了(le),在2024年第(dì)28届“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”活动中获得“小梅花”称号。舞台上的她一招一式尽显风采,“家里(jiālǐ)有长辈是从事这一行业的,耳濡目染之下,我也爱上了戏曲。我会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(chuánchéng)下去,让更多的人知道上党梆子。” 当日(dāngrì),“晋城故事 世界聆听”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采访团(cǎifǎngtuán)走进高平,探寻这座被(bèi)称为“上党梆子之乡”的城市如何守护古老艺术瑰宝。 《卖水》的(de)表演者冯庭玉(féngtíngyù)一招一式尽显风采,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展示上党梆子文化的独特魅力。  武俊杰  摄 上党梆子是山西“四大梆子”之一,因其产生和(hé)主要流布于(yú)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,起源于明末清初。2006年被(bèi)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高平市中(zhōng)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(guójiājí)重点职业中学,学校探索构建“学生—学校—剧团”全链条、学徒制戏曲人才培养模式(móshì),与“陈素琴劳模创新工作室”合作办学,让上党梆子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。 “陈素琴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负责人陈素琴介绍,目前的学生中最小的9岁,最大(zuìdà)的17岁,戏曲人才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,只有一往无前才能(cáinéng)让上党梆子薪火相传(xīnhuǒxiāngchuán)。 学生(xuéshēng)正在进行日常训练。  武俊杰 摄 上党梆子(bāngzi)在晋城的传承不仅限于校园。这座几乎“村村有戏台(xìtái)、人人会梆子”的城市,正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艺术传承难题。 同时,晋城持续开展“戏曲进课堂”活动。这些创新实践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上党梆子焕发时代光彩(guāngcǎi),吸引年轻(niánqīng)观众回归剧场。 上党梆子在当代的(de)复兴(fùxīng)非一日之功。近年来,晋城高度重视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(fāzhǎn),构建起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,多层次政策支持为年轻传承者铺就从校园到舞台的职业发展道路。 阿根廷(āgēntíng)华人在线(zàixiàn)副社长万学栋对戏曲很感兴趣(hěngǎnxìngqù),“我了解过京剧、昆剧、豫剧等多种戏曲,这是第一次接触上党梆子(shàngdǎngbāngzi),像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不仅要在全国推广,更应该走向世界,希望以后有机会将上党梆子带到阿根廷。” 过去与(yǔ)未来在此刻相遇,一如老艺人传授年轻学员的那个身段——转身回眸间,三百年梨园(líyuán)风华尽收眼底。(完)
山西高平戏曲课堂迎来海外华媒 上党梆子“圈粉”国际观众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